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名言成就【好句摘抄39句】

2023-12-09 06:54:12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名言成就

1、在咒钵庵里读书,,因为贫困,每天只好烧一锅粥。冬天将粥盛在盆里,等到凝冻后再划成一块块,一顿两块,菜就一根农家常吃的雪里蓊,这就是后来人称的“断齐划粥”的故事。后来他的娘也死了,他就在咒钵庵里守孝,由于失去了他生活的唯一依靠,因此他的生活更是难到了极点,但是他却安身乐命,发愤苦读。范仲淹有一个同窗好友叫石梅卿,父亲是做官的,家里很富裕,看到他安贫苦读的情景,十分感动,一天石梅卿带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其他的好菜来说是要和他聚聚,实际上是有意周济他,不料被范仲淹一口回绝了。范仲淹说:“你带来这么好的酒菜,真是谢谢你,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我苦日子过惯了,每天断齐划粥也不觉得苦,要是吃了你的就过不惯苦日子了,这倒反而害了我。”一席话说得石梅卿心里热腾腾的,更加佩服范仲淹了。

2、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3、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4、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5、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9、范仲淹倡导的思想: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认为“逸居而教,则近于禽兽”,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已”,要求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范仲淹写下的名篇《岳阳楼记》。他先写洞庭“满目萧然”的景色,使“迁客骚人”,“感极而悲”。

11、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12、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

13、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14、世界观上,由于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了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15、在成年后,他知道自己的悲惨身世后,再次发誓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他克服了生活的种种困难,一心求学,把母亲接过来奉养。他因功升迁,才恢复范仲淹的本名。但是生活并未因此而平顺,他得罪了大量的利益团体,新政受挫,被贬出京。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自强不息。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8、范仲淹二岁时,父亲范墉病逝,只靠母亲为人家缝补来勉强维持,常常一天只能吃两顿粥,但是他很有志气。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里烧香,他在神前祷告,问菩萨:“我将来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个好医生。”良相和良医都能造福于人类。所以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认真、刻苦。

19、最后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留给后世的千古名言,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崇高人格的体现。

20、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21、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22、道德上,他肯定人性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信等天赋道德意识。并对仁、义、礼、智、信等有独到的见解,系统的阐述和具体的要求。

23、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24、一、他做官老百姓放心从范文山下的“菏花池”跟着流入池的流往东走,就可以看见在山涧水中有一块巨石取名“印石”据说这是范文正公的“官印”。在印石的左方有三间房子,这就是“咒钵庵”,就是范文正公从小读书的地方,“断齐划粥“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的。

25、又写“春和景明”的洞庭美景,使人“宠辱皆忘”,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与抱负。

26、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27、范仲淹自小胸怀大志,苦学不辍。26岁(1015年)时举进士初登仕途。1040年,以“龙图阁学士”的官职出任陕西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侵犯。1043年出任副宰相后,和其挚友欧阳修等人提出了均田赋、减徭役等十项改革建议内容的“庆历变法”,遭到皇亲国戚等为首的反对而被罢去相位,他请求自贬为邓州知州。

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0、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名言成就

31、年到任邓州后,仍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大兴教育之风。在城东南隅相继主持修建了“百花洲”、“春风堂”、“览秀亭”等建筑。并应好友滕宗谅(南阳籍,见注解)之邀,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不朽名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成为激励后人的千古绝唱。南阳人民为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父母官而自豪。但是,南阳很少有人了解范仲淹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的思想基础就在于佛法之中。现将《禅林珠玑居士篇》中介绍范仲淹修学佛法与高僧相处的情况,提供给大家,目的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32、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

33、四如此,金碧照万2、子孙何事为,不念嘻吁祝网时。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他积极关注国家民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他强调的是要有一种先于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把国家的困难和民众的疾苦放在前面,以期望达到天下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体现了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致力于天下太平、民众幸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6、政治上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论点。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认定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治天下。并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以缓和阶级矛盾。

37、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是1000多年前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为官清正,出将入相,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他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格言像金子一样的闪亮,是中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一生经历的写照。在胥口镇姚舍村一带传颂很多范仲淹的故事,当地老百姓都尊称他为“范文正公”。

38、范仲淹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在他的求学、立业和为人处世等方面。他从小家境贫寒,跟随继父搬家时只有四岁,但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在生活的艰辛中,他以粥为食,晚上看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这种种细节都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

39、范仲淹在睢阳一只庙里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过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全校师生这方轰动,都认为普通老百姓能亲睹“天颜“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蜂拥上前围观,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来继续读书,人家问他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说:“将来再见他也不迟。”正是由于范仲淹的勤学好读,所以学到了很多真才实学,成了国家的栋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为什么是十月十日是教师节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