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争先 道德经原文汇总135句
1、接见后,曾国藩认为,刘锡鸿“满腔不平之气”,恐怕不能长久。
2、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或迟或早。这不是不详的预言,上帝的学校是不允许缺课的。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屡败屡战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立经失败而精神不倒的人。
3、十六:躺在床上上不了路
4、十三:独立独行难用世
5、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三种。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
6、“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
7、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吗?否!从来没有人突破过真正的极限。那些成功的挑战者突破的不过是一些教大的障碍而已,真正的极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战极限的冲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还是适可而止吧。
8、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算计着自己的收益,进而算计着别人。
9、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10、还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借助外力。人的天性虽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乐于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丽的蓝,他是最好的摇钱树。
11、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12、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几个人才,其中一个是刘锡鸿。刘锡鸿文笔很好,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在当时很有名气。
13、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14、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改变他人。网开一面,也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过去。何乐而不为?
15、二十八:智者不舞“双刃剑”
16、二十: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
17、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18、二十七:挑战极限,当心物极必反
19、君子知命不
20、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与郭嵩焘关系密切,于是将刘锡鸿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
21、知命,首先是知“己命”,就是要知道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立身、处世;其次是知“天命”,有了人生阅历之后,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从而能够顺天应命。
22、十四:反复无常的人,众叛而亲离
23、世俗的人情根据人的处境穷通而变冷变暖,人的脸也随着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得热情或者冷淡。
24、[译文]
25、二十六: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26、天就一算,算什么呢?算每个人的“德”。
27、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28、十五:积极万事可为,消极一事无成
29、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30、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以一二分的耕耘,去赢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量。
31、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32、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33、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事,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
34、二十二: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35、心态平和,做事中庸,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
36、“时”是时机,有天时而运气未至,也难免落空;“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和合,三者没和合时,运自然不动,运不启动,人也受困;“势”是势差,势差越大,能量越大,犹如瀑布。
37、十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38、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39、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0、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41、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2、计划可以在实施中完善,条件可以靠创造去成熟,等待万事俱备,只能使计划胎死腹中。要远航就不可能没有风险。也许最大的风险是等待,最稳妥的办法是干起来。
43、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44、二十四:做大事不可拘小节
45、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46、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47、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4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常立于人前,必遭人忌恨!
49、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50、"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51、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52、天地无私,唯德是亲,积一点德,就修一点福。
53、弹钢琴虽然必须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第三只手的介入。同样,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主。对掣肘败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预防,二要严正警告,如果还不缩回,就果断地斩断它!
54、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55、"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条铁律,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正如荀子所说:“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而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6、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57、人势利,很正常
58、十: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59、靠别人永远没出息
60、流水不争先
61、所以,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但是不要四处张扬,锋芒毕露。恃才傲物,只能显出自身的浅薄,也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62、十八:钢琴不容第三只手
63、大凡致胜的利器都有伤己的危险,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却舍不得离开这种“双刃剑”,于是脚下忽深忽浅,心头时明时暗,前途变得扑朔迷离。智者从来不舞“双刃剑”。
64、“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65、俗话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不能太认真。”
66、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67、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68、大多数时候,我们说的越多,彼此的距离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因此,若真没话,那就别说。
69、万事万物有时、有运、有势。
70、人情世态,不宜太真
71、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方国家,两人意见不和。
72、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73、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宁静安祥的人,才知道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74、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75、玩物丧志,贪欲败身。
76、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决定于自己。
77、这三者合在一起,就统称为“命”。
78、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79、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80、战士的剑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见,决胜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将在剑之前倒下去,永远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81、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2、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8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共分为81章。全文主要探讨道德修养、政治治理等议题,强调“道”、“德”、“无为”等概念。
84、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85、是非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多心,多心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
86、细水长流,以待迸发。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思考感悟后,循序渐进,拥有发现细微的慧眼,待到力量充足,一击而破。
87、莲花出于污泥,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俗到了极点,就是雅的极至。
88、刘锡鸿写信给朝廷,说郭嵩焘带小老婆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有辱国家形象。郭嵩焘也写信给朝廷,说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
89、气度决定高度
90、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91、古人认为,“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候并不是光彩照人,反倒是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更显得高深莫测!
92、这个词里争的意思是互相争斗。
93、古人说:“多言为处世第一病。动不如静,语不如默。”
94、“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95、修直挺拔的树木先遭到砍伐,水质甘甜的井先枯竭。
96、刘锡鸿气愤难平,变得更加偏激,常常对人出言不逊,同乡对他都敬而远之,刘锡鸿设宴席请客,竟然没有一个人去,不久他忧郁而死。
97、常言道:“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98、你知道吗?光荣的成功者与可悲的失败者之间,其实只差一点点。一个球的比分是以输掉一场球赛,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毁掉一个名牌。所以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而要力争那决定性的优势。
99、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数”主宰的世界上,权力是“多数”赋予的,明星是“多数”捧红的,富翁是“多数”养肥的。而“多数”的实质却是平凡。在“多数”可以否决一切的情况下,还是和光与尘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吧!
100、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101、真实与虚幻,高雅与低俗,这都是相对的。
102、争的意思是指争夺。原句为流水不争先,出自老子《道德经》里的“水善万利而不争”,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就像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
103、两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
104、十一: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105、做事不能靠一时性急,而要脚踏实地。就像流水一样,水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到时候,有力量了,还在乎什么先后呢?
106、这是一股从未有过的革命浪潮
107、少事为福,多心招祸
108、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109、二十五:决胜利器,不可示人
110、千算万算,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算自己!
111、刘锡鸿对此十分怨恨,上书皇帝,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当时朝廷正倚重李鸿章办外交,没有理会刘锡鸿。
112、其中第67章主要强调“为善无以胜人”,即强调善行应该是用无为的态度来完成,而不是通过竞争或争夺来展示善行。
113、一个人知命以后,心中没有疑惑,能够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
114、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做梦也是人生。尽管“黄粱美梦”“痴人说梦”“白日做梦”等常被人笑话,然而上天把一日分为昼夜,就是让我们一半在现实中,一半在梦乡里!
115、趋炎附势,是世人之常态。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当看淡人情的变化,失意时受到冷落,也不必骂一句“狗眼看人低”;得意时受到追捧,也不必飘飘然,还是要保留一点清醒!
116、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117、真诚待人,以真面目见人,这个要认真;至于对方是否真诚,是否真面目,却不必太认真!
118、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119、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动荡的世界;
120、二十三:一条路走到头的人前景黑暗
121、十七:善于借助外力,事业才有支点
122、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123、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124、"前此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出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语言那呼风唤雨般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至一切。
125、十九: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比
126、身处变幻无常的现代社会,改变追随对象或合作伙伴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中国人特重“忠义”,那些跳槽者往往会被看做“叛徒”,脚踩两条船也会被看做反复无常的人。忠义并不等于抱残守缺,怎么办呢?
127、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128、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相应地缺少智慧与灵性。
129、生活中贪财、贪权、贪色的人,没有不迷失心智的,而迷失心智,正是祸害生命的开始。
130、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壮士断腕那样的果断和坚韧。
131、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132、二十一:被失败击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133、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永远正确的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知调整方向的人,前进越快,离成功越远。最好是一面前进一面探索,发现错误,坚决纠正,决不在错误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134、嗜欲深者天机浅
135、这一章也强调了谦逊、自我保留的态度,指出善行应当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而不是出于争功夺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