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重点句子翻译常考精选344句

2024-07-12 06:44:16

1、劝学,劝,劝勉,鼓励

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3、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事物。

4、体会语气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8、从鲁肃与吕蒙结拜这件事中,你悟到了什么?

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说:“如果不了解命运,就无法成为君子;如果不了解礼仪,就无法立足;如果不了解言语,就无法了解他人。”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建立自己的地位以及理解他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10、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72,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73,问一而告二谓之囋74。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75。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自得。

12、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详写)

13、【拓展积累】

14、【结构分析】

15、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6、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17、您好,劝学原文全文:

18、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

19、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0、鲁肃以前不与吕蒙结拜,因为那时的“吴下阿蒙”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人,鲁肃看不起他。现在鲁肃要与吕蒙结拜了,是因为吕蒙已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鲁肃很欣赏他。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有知识,有文化,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才能被别人看得起。

21、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2不拘于时(被动句)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4冰,水为之而寒与水(倒装句

23、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4、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善于轻取别人的意见坦诚豪爽、有幽默感等。

25、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继其兄孙策占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吕蒙(178-219),字子明,东吴大将。少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领兵袭破关羽。鲁肃(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东吴重臣。

26、昔者瓠巴鼓瑟59,而沈鱼出听60;伯牙鼓琴61,而六马仰秣62。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63,渊生珠而崖不枯64。为善不积邪65?安有不闻者乎?

2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28、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

29、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的人。

3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1、只要没有放下学习,生活就不会放下你我。

32、用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33、第二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5、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36、今义:治理

3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77,顺《诗》《书》而已耳78。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79,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80。若挈裘领81,诎五指而顿之82,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83,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84,以锥飡壶也85,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39、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0、与:和。

41、《论语》中的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孔子在十五岁就开始立志学习,一路走来,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到了七十岁时才真正做到了自己想要的事情。

42、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43、涉猎:粗略地阅读

44、及:到了…的时候。

45、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

46、当涂掌事(动词:正)

4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8、孔子劝学

49、《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资:帮助;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说明编撰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50、学无止境,人也可常学常新。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行为,能让我们永不掉队。在书本里学眼界,在现实中学技能,昨天学宋词陶冶性情,今天学摆摊笑对生活。

51、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52、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53、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54、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55、【作者介绍】

5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44,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45,不能十步;驽马十驾46,功在不舍47。锲而舍之48,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5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1,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52,无昭昭之明53;无惛惛之事者54,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55,鼫鼠五技而穷56。《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57!”故君子结于一也58。

57、(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58、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59、今义:美好的词语。

6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1、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2、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6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驾,以驰骤靡知所之,非恶足之少也,而力之殚也。

64、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6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不悦、责备

66、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67、【字词积累】

68、“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恳切、关心

69、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7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1、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72、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3、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95,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96,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97,口好之五味98,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99。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100。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1]

74、你好,劝学原文全文:

75、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76、第二层:从“及鲁肃过寻阳”到最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77、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78、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79、何:为什么。

80、正面记言,侧面烘托。

81、【知识链接】

8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83、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84、《劝学》常考的十句话

85、古义:从事(文中)

86、《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87、“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88、《子罕第四》这一篇章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这一篇章也强调了诚实、忠诚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的重要性。

89、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90、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91、《劝学》重点句

92、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教育;

93、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94、吕蒙由不学到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95、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9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7、以下是《子罕第四》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注释:

98、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不译。

99、吕蒙用近似调侃的语气再次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和他的进步之大,言语中充满自得之情,与前文的推托形成对比。

100、拜:拜见。

10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2、孙权进一步劝,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求他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同时,也暗含对吕蒙推托的不满,接着用一“但”字,声明只要求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103、(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04、今义:更加。

105、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106、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107、【译文】

108、先以古为鉴,说明读书学习的必要性;再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学习。

109、古义:研究

110、这句的意思是,不停地雕刻下去,金属石块也可以被雕刻成功。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判断的依据就是翻译成什么被怎样的形式。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中,“为天下笑者”就是被动句,翻译成“被天下人耻笑”。再比如此文中的“谪戍之众”,也是要翻译成“被征发戍边的众人”,因此也是被动句。

11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12、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113、见事:认清事物。

114、始:开始。

115、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我的回答是,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1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17、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118、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11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0、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22、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12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124、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也。”:孔子说:“不要反对欺骗,也不要轻易相信。这是一个聪明的人的表现。”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他人的言行,要保持警惕和谨慎。

12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止语气,恳切、关心

126、第一层:从开始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

127、【中心思想】

128、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9、“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130、孤:王侯的自称。

13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132、本文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借此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大有长进的道理。

133、白话译文

134、翻译五字法:

135、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指出读书的可能性)

136、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37、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要主张忠诚和诚实,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错了就不要害怕改正。”这句话强调了忠诚、诚实和勇于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138、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读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说,既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关心、期望,言辞使吕蒙无可推辞。

139、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140、君子对知识的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像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141、《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14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43、本文的对话言简义丰,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外,还通过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

144、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145、乃:于是,就。

146、一个“及”字就由孙权过渡到鲁肃叹学,略去了吕蒙学习的过程。“大惊曰”描绘出鲁肃惊讶的神态,这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描写吕蒙“学”有所成。

14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48、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35。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36,柔自取束37。邪秽在身,怨之所构38。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39,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40,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41;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42,而蜹聚焉43。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149、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13,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14,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15。”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50、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15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5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路,读万卷书。——刘彝

153、非复:不再是。

154、【文章分析】

155、【写作参考】

156、一词多义

15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58、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59、今义:以及。

160、今义:就

161、语言描写(侧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6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63、【内容梳理】

164、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待他们长大以后,其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人的德行的境界,没有比接受道的教化更高的了;人的幸福,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了。

165、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新鲜感的句子三年级短句【55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