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句子及赏析精选217句
1、行:奉行。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知:了解。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论语·乡篇》是《论语》的第十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在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以下是一些名句及其赏析:
8、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9、省:检查,反省。
10、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2、【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3、关于“不吃荤”,有人认为与我们今天“荤”的概念不一样,这里的“荤”只指有浓厚气味的蔬菜,如蒜、韭、葱等,不指鱼肉等腥膻食物——不知道根据是什么。不过从孔子曾说过为父母守孝时如果确实羸弱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允许吃肉来看,斋戒的“变食”应该包括不吃肉。
14、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5、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6、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7、第一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自:从。
19、谋:谋划。
20、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21、士:有抱负的人。
22、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3、一、欲速则不达。
24、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5、第五则:学习态度
26、[注释]
27、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以:凭借。
29、佚名〔先秦〕
30、(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1、其:大概
32、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3、(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34、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35、(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36、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37、第九则:修身做人
38、本段理解:
39、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4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1、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42、译文及注释
43、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44、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45、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
46、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47、为:替。
48、第三则:学习方法
49、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50、(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1、忠:尽心尽力。
52、可:可以。
53、第八则:修身做人
54、(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55、(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56、已:结束
57、第七则:学习态度
58、信:诚信
59、(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60、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61、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62、施:施加。
63、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64、吾:我。
65、答案:这句话强调仁德的真实与纯粹,提醒人们不要被别人的虚伪所欺骗。
66、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67、②齐必变食:斋戒期间一定改变饮食。变食,改变日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
68、重点字词解释:
69、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70、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71、寓意:讲学习方法,讲学习的乐趣,讲个人修养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72、诲女,知之乎?
73、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7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5、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76、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77、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78、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79、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80、《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下面我将为您解析《论语》中的十则赏析及答案:
81、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2、古人讲斋戒的虔诚,所以对斋戒有相当高的要求,饮食起居都得按规矩做。
83、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84、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85、齐:看齐
86、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87、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88、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9、[解读与点评]
90、贤:德才兼备的人
9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92、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93、【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94、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95、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96、乎:语音助词。
97、译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98、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99、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10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01、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102、(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10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4、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5、(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106、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即通过学习和反复应用知识,从而感到乐趣和满足。这种方法强调了持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至今仍被视为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1。
107、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8、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09、焉:句末语气词
110、“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饮食的讲究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他认为,食物要做得精致,脍肉要切得细,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尝食物的美味。
111、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112、第六则:学习态度
113、第十则:修身做人
114、答案: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不断地复习,交朋友应该志同道合,品质修行应该有良好的品德
115、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116、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117、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118、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119、为:作为。
120、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121、第一则:学习方法
122、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3、诲,女知之乎?
1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25、《论语》十二章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126、词语解释:
12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28、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29、赏析:这段话描绘了孔子对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和自我评价,反映了他在道德修养和精神成长上的过程。这不仅是对个体成长的描述,也是对理想人格发展过程的阐述。
1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1、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132、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33、补充词解释:
134、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135、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6、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37、诲女知之乎!
138、[原文通释]
13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40、日:每天。
14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42、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43、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4、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145、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4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47、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48、一言:一个字。
149、寓意:要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想、多问。
150、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151、(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152、【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53、论语十则
154、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56、(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157、温故知新(成语):
158、而:连词,表转折。
15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选自《为政第二》)
160、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1、斋戒时一定穿神明之衣,用布做的。斋戒期间一定改变饮食,住处一定要改换。
162、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63、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164、③居必迁坐:住处一定要改换,指不与妻妾住在一起。迁坐,改换平时居所止息。坐,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165、【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6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67、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6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69、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70、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171、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172、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3、翻译:十五岁时我就立志致力于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不被疑惑困扰;五十岁时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能够明辨是非;到了七十岁,我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越出规矩。
174、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175、重点字词解释:
17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77、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8、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179、译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8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81、“席不正,不坐。”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他认为,座位的摆放应该符合礼仪规范,如果座位摆放不端正,他就不会坐下来。
182、而:连词,表顺承,就
183、(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84、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185、思:希望,想着。
186、第二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187、另外词解释:
18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选自《学而第一》)
189、翻译:学到了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复习和应用,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
190、《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和学生的对话集。《论语》的内容涵盖了教育、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和他对当时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深刻见解。以下是一些《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其赏析:
191、①齐必有明衣:斋戒时一定穿神明之衣。明衣,神明之衣,古人在斋戒期间所穿的干净内衣。古人在斋戒前要沐浴洁身,然后换上被称作明衣的干净内衣;古时死者也要洁身后穿明衣。齐,同“斋”。
19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3、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194、知:领悟。
195、三:泛指多次;
196、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197、亦(yì):同样、也是。
198、第二则:为人处事
199、《论语》十二章赏析:
200、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01、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202、二、礼之用,和为贵。
203、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这句话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
204、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205、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206、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07、齐必有明衣①,布。齐必变食②,居必迁坐③。
208、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209、《论语》中的十则内容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以下是对其中一则的赏析及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该句赏析:这则论语是《论语》开篇第一章,它讲述了孔子对于学习、交友和品德的看法。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行为,而不是一时的兴趣爱好。只有不断地学习,并且时常加以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且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孔子也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认为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帮助。最后,孔子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包括谦虚、宽容、诚实等等。
210、(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211、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2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13、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欢欣。
214、诲:教,传授。
215、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216、三:多次。
217、《论语》十二章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