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汇总23句
虞美人 李煜
1、可是,在《虞美人》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质问,尤其是“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何时了”只有三个字,可是我们如果试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有不同的版本。正常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
2、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这就是战国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之一“霸王别姬”,传颂千百年。
3、[五代]李煜
4、典故如下:
5、虞美人是词牌名。
6、《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姬作乐,唱新作《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
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当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虞姬拔剑自刎,鲜血落地,化为鲜艳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6、《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17、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她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1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9、是个历史典故,与项羽宠妾虞姬有关。
20、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2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23、词牌名的来历:项羽的爱姬虞美人常年跟随项羽征战南北。项羽被刘邦围困陔下,半夜起来饮酒,在军帐里慷慨悲歌,虞美人也以歌相和,后人钦佩项羽美人虞姬节烈可嘉,描写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留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