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集合49句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1、掩耳盗铃[yǎněrdàolíng]
2、掩耳盗铃:
3、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4、春秋时,晋国内乱,范氏家族被灭。有个人听说此事,急忙赶到范氏的大宅去,想趁乱浑水摸鱼。不过,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一片混乱中,他只找到了一口钟还能带走。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5、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6、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7、仅供参考
8、然后,就有了掩耳盗铃的故事了。
9、这两则小故事选进了小学生语文课本,文体短小精练,脍炙人口,普遍得到小学生的喜爱。故事虽小,文字虽少,但故事中的道理确实在教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做事情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10、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11、掩耳盗铃是寓言故事。
12、表面的意思是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听不到,别人也会听不到。比喻自欺欺人。常用来讽刺那些暗地里坏事做尽,还以为公众不知道的人。
13、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在墙角看见了一把铁锥,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
14、揠苗助长和掩耳盗铃都是寓言小故事。
15、掩耳盗铃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作为成语有着自欺欺人的意思,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终究是不可取的,本来钟的声响就是客观存在的,自己想方设法逃避了,但是对别人来说依旧听得到,并不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有所改变。
16、揠苗助长是寓言故事。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要尊重自然规律。文章短小精练,先是用寥寥数语,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后又加以评论,可谓画龙点睛,使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17、拔苗助长
18、《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9、在古代宋国,有个急性子的人,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长一大截吗?
20、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既贪又蠢的人,听说晋国的智伯灭掉范氏,便想到范家发点外财,在范家只发现一口大钟,但钟很大,背不走,心想把大钟砸碎装走铜片不就行了吗?于是就用大锤砸钟,结果钟发生很大声响,心想捂住耳朵就听见了吗?于是砸一下立刻捂自己的耳朵,就这样把一口大钟砸碎,装麻袋里背走了。掩耳盗钟演变成掩耳盗铃。
21、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这可以理解。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2、他忙不迭地用铁锥朝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搬走。可是,大钟被砸,当然会发出巨响。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一定听不见,就放心大胆砸起钟来。
23、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可不过三天,秧苗全都死了。
24、故事寓意
25、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26、这只不过是则寓言故事,用以说明这个道理!绝不会有真人真事。如果是真人真事,那这个人的智力一定是低下不正常的。
27、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都属于寓言故事。
28、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29、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0、“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指心知肚明却装作不知道,或者明知不可为而还是去做。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一个人听到了敲打的铃声,但却不想关注它。他在铃声响起时掩住了耳朵,以避免听到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故意逃避或者不理解问题的人。比如,一个企业家明知道公司的经营策略存在问题,但他还是选择忽略它们并且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是一个“掩耳盗铃”的例子。总之,“掩耳盗铃”是一个增加人们词汇量以及丰富语言表达的好成语。它能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表达他们对行为不慎的人的看法。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31、意思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出自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去偷邻居家的铃铛,怕铃铛响被人发现,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形容那些愚蠢至极的人自己欺骗自己。
32、古代有一汉子看见邻居家的大门前安装了一个金铃,在太阳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甚是喜欢,渴望据为己有。
33、是的,是古代的谚语故事,相当于伊索寓言
34、故事寓意:
35、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6、有什么办法弄到手呀?
37、范氏逃走时,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他就打算砸碎了再背,谁知刚一砸,就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他生怕别人听见,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两耳紧紧捂住继续砸。
38、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你去偷铃铛?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这样的小偷不被发现才怪呢!说明这个小偷已经蠢到了极点,智商堪忧!
39、从前有一个小偷,看到大户人家吊着精美的大钟,他想把大钟敲碎带回家,可是敲碎钟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小偷就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砸大钟,他自认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不会听见。结果,钟声响到很远,人们跑来把小偷抓住了。
40、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41、他用手去抚摸金铃,立刻叮铃叮铃响个不停,想来这个类似今天的门铃。
42、回答如下:掩耳盗铃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故意装作听不见或不知道某些事情的真相,或者明知道某个决定或行为是错误的,却选择无视或者继续做下去。这个比喻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把铃盛放在他的耳朵里,以免听到自己偷东西时铃的声音,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成功地掩盖住他的行为。这个比喻经常用来形容那些选择忽视或者掩盖真相的人。
43、古时候有一个贼,去别人的响铃,但是这个贼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自己堵住耳朵去偷人家的响铃,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动作,由此,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一句成语,叫做掩耳盗铃。
44、掩耳盗铃的意思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45、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6、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夜深人静之时,他用棉花塞住耳朵,然后来到邻居家门前,一手捂住耳朵,一手去扳金铃。
47、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48、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49、掩耳盗铃就是把耳朵捂起来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我们可不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