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优选汇总118句
1、清代方苞《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2、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却,可是[but]
4、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5、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设置在如六部之中央机构官署,负责典章法令编修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工作。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若进士经朝考后以内阁中书任用者,并可充乡试主考官。而依工作性质不同亦有“办事中书”或“掌印中书”等细分区别。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6、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7、始;开头[beginning]
8、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9、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10、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王安石《伤仲永》
11、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12、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13、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14、北朝民歌《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5、自公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16、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17、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18、在;于[at;in]
19、自李唐以来。——宋·周敦颐《爱莲说》
20、宋代朱熹《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21、起源[origin]
22、译: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23、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节南山》
24、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宋·苏轼《超然台记》
25、“自”在文言文中有多种含义和用法,而在初中文言文中又因地域不同教科书也不同。故,详解“自”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26、①用于船等。《群英会蒋干中计》:“乃命收拾楼船一只。”
27、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滕王阁》
28、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沈括《梦溪笔谈》
29、自,鼻也。——东汉·许慎《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0、又如:自顷(最近)
31、“却”在古文里的意思:①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又】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③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④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⑤回头。《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⑥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⑦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32、一板已自布字。——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3、译:一般说来读书首先必须熟读。
34、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35、译:我被感动了,以杜君说泛审问的,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在记录。
36、【注】“只”和“只”本是两个字。Zhī音各义项属“只”,zhī音各义项属“只”。现在“只”简化为“只”。
37、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38、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39、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40、自将三千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41、既然胡局长这么说,那就却之不恭了!
42、自海入侵。——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3、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44、自引而起,绝袖。——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
45、自己,自我;本身[self;oneself;one’sown]
46、由;从[from;since]
47、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8、自见异物。——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49、亲自[personally;inperson]
50、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51、文言文中的书(拼音:shū),最早见于甲骨文。
52、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53、文书;公文。
54、古文中“却”意思:拒绝,推脱
55、唐代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6、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57、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58、用[use;employ]
59、王自往临视。——晋·干宝《搜神记》
60、自,从也。——《广雅》
61、①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62、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6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4、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