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优选29句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
1、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2、曹操的亲信听了这些信件的内容,都很生气地说:“吃里扒外,这还了得!应把他们抓起来!”
3、宽容的名人例子
4、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5、曹操却微微一笑,开口说:“把这些信统统烧掉。”
6、官渡之战刚刚打完时,曹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发现了一大捆信件。曹操让人一封封地念出来。原来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在骂了曹操一通后,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而去。
7、这件事传出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把心上的大石头放下,大家觉得曹操度量大,体恤部下,能够宽容待人,都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曹军的军心更振奋了。
8、在场的人都愣了:“不查了?”
9、名人宽容的事例1
10、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思考,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
11、负荆请罪
12、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以前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十分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13、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14、宽容的故事二:轶事
15、仁义胡同
16、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17、林肯总统对待政敌
18、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盗,一点也不着急,反说,偷掉我的部分,而不是全部,贼偷去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是他而不是我
19、名人宽容的事例3
20、曼德拉,关入牢房,负责看管他的有三个看守,当他出獄后,后当选总统,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各国政要齐集,但他高兴地介绍今天在场的三个看守
21、“是的,你们想想:当时袁绍的力量多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这些跟着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的,所以不要追问了。”
22、宽容的故事一:六尺巷
23、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24、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25、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刮胡须时,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身上的美德--宽容。
26、宰相肚里能撑船
27、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28、名人宽容的事例2
29、廉颇蔺相如的负荆请罪,张绣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