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名句赏析-集合107句

2024-08-25 07:09:34

陶渊明名句赏析

1、黄发垂髫,是陶渊明的四字名句之一,个人比较喜欢。

2、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5、采菊的时候,蓦然遇到南山。这南山真的美极了,可到底美在何处?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这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耕作时清除杂草,即使被雨水沾湿衣裳也无大碍,诗人归隐的心是无法阻挡的,反正不会再回去那世俗之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还有归隐后那不被拘束的心态。

9、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

10、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2、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15、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16、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意思是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地看着南山。这句话的意境十分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7、陶渊明(365-427)

18、奇妙的心灵感受,用苍白的语言来表达出,确实难为诗人了。

19、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起,出仕,起家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而下世。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2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22、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

23、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24、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25、你叫我说出来,我却说不出来。

26、无意间看到南山。

2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8、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百二十余首,还有文、赋若干。梁昭明太子非常欣赏其才华,曾派人四处搜寻陶渊明遗稿。汇编成《陶渊明集》。昭明太子亲自作传、写序。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说他的文章卓尔不群,词采精妙挺拔,无人能比。

2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陶渊明

30、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名句赏析

31、千百年之后,这种“悠然见南山”的人生体悟,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反反复复出现,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32、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33、《时运》

34、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35、现在人们常常用到的“词不达意”这一成语,就是来自于这句诗。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38、最后,这句话的“悠然”二字更是表达了陶渊明的心境。悠然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境界。陶渊明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活的超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哲学观念。

3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0、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41、——《归园田居》(其三)

4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4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

44、用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心灵感受,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45、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46、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其一首尾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归园田居·其二本篇是《归园田居》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话桑麻,也不是“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饮酒(其五)①东晋陶渊明结庐②在人境③,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④?心远地自偏⑨。采菊东篱下,悠然⑧见南山。山气日夕⑤佳,飞鸟相与⑥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⑦。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4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48、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陶渊明

49、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50、陶渊明最经典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1、点评:出自《饮酒·其五》。南山指的是庐山。

5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53、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54、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55、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56、陶渊明,东晋著名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受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父亲、叔父都是官员。然而,陶渊明不喜欢官场生活,只做过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8、诗句选自《形影神三首》。意思为纵然身处大风大浪之中,也不欢喜也不悲叹,这首诗旷达倒是旷达,但总给人一种对命运的无为、无奈的感觉,稍嫌有点消极。

59、“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名句赏析

61、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6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63、尤其“悠然”两字,淡泊、轻松、超脱、喜悦之情,均在其中,是全诗的“泉眼”所在,涌动着生生不息的活力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64、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6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6、本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诗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6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8、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竟然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个千古名句,更是难得,足见这首诗的非凡。

69、诗句语言质朴,诗思浑然天成,无丝毫雕琢痕迹。

70、名诗必有名句,名句成就名诗。

71、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停云》

7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7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

74、不为五斗米折腰。

75、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76、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以下是陶渊明的一句千古名句及其赏析:

77、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78、首先,这句话的“采菊”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采菊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代表着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陶渊明通过采菊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79、“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我们知道,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张戒所说的“味”,当是陶诗醇美的韵味。此种韵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众多。我们撇开文学修养、艺术才能等条件,可以说这种韵味只有像陶渊明那种不愿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扬波的诗人才能写出,也即只有寄心于远、心境“至闲至静”者才能写出。

80、这是心灵与自然的邂逅,是生命与自然的握手,是佛家开悟的喜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句。

81、比较喜欢的还有:

8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3、在东篱之下采菊,

84、短短十个字里,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是货真价实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

8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86、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陶渊明

87、作者:陶渊明

88、其次,“南山”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自然、宁静和祥和。陶渊明在这里用南山来衬托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9、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90、不是吗?当你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全身心投入时,蓦然遇到了灵感,打开了一扇久久打不开的门时,你是否有“悠然见南山”的喜悦?

陶渊明名句赏析

91、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9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93、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94、我觉得陶渊明名的《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宣。这句诗词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远离世俗,不与当下腐败同流,在喧闹的环境里还能摆脱一切干扰

95、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96、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9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

9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99、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陶渊明

100、讲的是在桃花源中看到的村民们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年纪很小的稚儿,还是年事已高的老人,都是一副高高兴兴的样子。从这句话中,能读到的是陶渊明所向往的宁静、怡然自得的生活,不为外物所扰,不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伤,人人心平气和地生活着,这也是陶渊明自己十分向往的生活环境

101、全身心投入到赏花采菊之中,蓦然见到了南山。

10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诗人与世俗相隔,超然脱俗的心境,无意采菊东下,还不经意见到了南山的美景,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感受到诗人徜徉在山水之中,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之秒意。

103、陶渊明画像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陶渊明作品,非《桃花源记》莫属,甚至还被选入了大多数学生课本中。《桃花源记》中有这么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4、综上所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陶渊明对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和领悟。

105、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10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0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团结的名言名句大全精选11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